2月11日下午,国际学院在401会议室召开来华留学生汉语教学研讨会,对外汉语教研室主任缪杉莎主持会议,国际学院院长李莉、党总支部书记郭淑英、副院长李雅颖、对外汉语教研室全体教师及教学办负责人参加会议。

会议以“提升汉语教学质量,促进跨文化交流”为主题展开。老师们深入分析了汉语教学中存在的三大问题:一是汉语难度较高,导致学生学习进度偏慢,特别是非汉字文化圈的学生在记忆汉字和发音上遇到较大困难,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学习信心;二是部分学生的汉语学习动力不足,他们往往因专注于专业课程而忽视了汉语学习的重要性;三是文化差异给学习带来了挑战,学生对成语、古诗词的深刻含义及文化背景知识的理解常常感到困难。
针对上述问题,老师们提出了以下建议:一是实施分级教学,以适应不同能力学生的需求;二是增设文化体验课程,如书法、京剧欣赏等,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,同时增强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认同,促进跨文化交流;三是提供课后辅导与留学生朋辈导师制,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支持和语言交流机会;四是加强对留学生的职业规划指导,强调汉语对其未来职业发展的重要性,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。
会上,李莉强调,来华留学生语言教学需要兼顾语言能力、文化理解和实际需求。通过改进教学方法、丰富教学资源、增强文化融入,可以有效提升留学生的汉语学习效果和体验。希望老师们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,凝聚智慧、分享经验,打造一流课程,弥补资源不足。同时,学院将加大师资培训力度,提升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,为留学生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。
郭淑英指出,留学生教育中需将语言课程、文化课程教学与国情教育、域情教育、文化体验融合,通过体验让留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中国社会发展,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。
李雅颖作研讨总结,她指出此次研讨会不仅是宝贵经验的交流平台,更是新行动、新思考的起点,为新学期汉语教学的顺利启航奠定坚实基础。展望未来,学院将积极拥抱“大思政”教育理念,深入探索其在留学生汉语教学中的融合路径,不遗余力地推进教学资源的高效整合,持续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能力,致力于构建‘语言+文化+实践’的三维育人模式,以开放创新的理念书写国际化教育新篇章。(通讯员:缪杉莎 审稿人:李雅颖)